5月19日,我院针对本科人才培养开展改革探索座谈会,机械工程教研室主任蒋发光、副主任马海峰、支部书记叶哲伟,工业设计教研室主任张旭伟、副主任李陵、支部书记邓丽,团委书记章志华,教学办主任刘洪斌,副院长韩传军,院长祝效华参加会议,会议由院长祝效华主持。
祝院长谈到:今天主要讨论如何更好地培养高阶工程技术人才。我们学校学科竞赛成绩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3,教师教学竞赛全国排名第7,我们学院在这两项工作中都有较突出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距离新业态新产业的需求还是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人才的高阶能力不足。反思到培养过程,则仍是以“讲课和课后作业练习”为主,紧密结合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的创新训练还不足、也未实现对所有学生的全覆盖。学院计划以机械工程卓越班和工业设计卓越班为试点,探索一种新模式,后续作为推广。会前通过建群讨论已初步知会这个模式的基本框架,即双轨制、项目制、组团负责制,也重点谈了如何调动企业和教师的积极性,在发展增量上做文章,以智力给企业创效、获得更多外部育人资源,通过跨学科师生组团攻关和解决企业问题促进教师发展等。这次会上主要讨论学院要制定哪些保障机制,两个专业分别要建立什么样的实施办法,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等。
蒋发光主任谈到:建立校企导师团,导师团校内院内跨学科,跨学科校企导师团吸纳研究生和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组建团队,主动对接企业的最新需求既能有效的提高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形成机制后也会使我们的学生创新活动真正落地生根,也会反过来强化我们的学科优势。机械工程教研室师资力量相对充足,以卓越班为试点,可以探索出一条新路。
张旭伟主任谈到:这个办法不仅能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力度,还能更好落实新教师的实践关和科研关。工业设计前几年实施了导师制和分散实习模式,教师们付出了巨大精力,但培养效果很好。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不少学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存在的问题是受到师资和保障制度等原因的限制,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分配的资源还不够、创新训练强度还不够。但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加上学院这次要明确一些激励措施,相信会越来越好。
韩传军副院长谈到:两个教研室要把制定的办法和拟采取的措施,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上来。在开展创新探索的同时,形成制度保障,既能提高培养质量,也要满足国家主管部门的细化要求。
参会的每名同志都做了认真发言,讨论了具体的增量激励措施、制度保障以及安全预案等。会上约定以一周为限,教研室拿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学院拿出保障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