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下的职业规划线上讲座暨计算机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

文章作者:周博、郑蓉 责任编辑:王鑫 审核人:刘翔 文章来源:


4月3日晚上,由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协会主办的“AI下的职业规划线上讲座暨第一次会员大会”通过飞书会议举行。本次活动以“大模型时代下,开发者的机遇与挑战”为核心议题,旨在帮助会员们在AI浪潮中找准方向,规划未来。活动特邀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前技术专家、开源社区贡献者沈俞佑学长担任主讲嘉宾,结合其从校园到大厂工程师的技术生涯,为参与者们绘制了一幅AI时代的职业突围地图。活动筹备期间,协会通过在线问卷提前收集了百余个职业发展问题,使分享内容更具针对性,吸引了近300名学子参与。报名者可凭参会记录申请到梦素拓、职业能力二课加分,激励政策有效提升参与热度。

图1沈俞佑学长Github个人账户简介

沈俞佑指出,大模型的爆发源于算力突破、海量数据积累及算法创新三重驱动。他以Image Cook项目为例,讲述了一个数百人团队耗时多年开发的AI工具因大模型崛起而遭淘汰的真实案例,揭示了技术迭代的残酷性。面对“AI替代焦虑”,他提出开发者应转型为“超级个体”——工作中借助Cursor等智能工具快速生成代码框架,业余通过参与Spring-Al-Alibaba等开源项目积累实战经验。现场演示的机票预订智能体开发流程,直观展现了ReAct框架与Dify可视化工具如何降低技术门槛。

针对学生群体,沈俞佑给出务实建议,低年级学生可将日常作业升级为创业项目,以寝室为单位开发AI应用,既能优化学习方式,又能转化为简历亮点;高年级学生则应关注中科院OSPP、开放原子基金会等开源计划,通过贡献代码争取实习机会。对于职业选择,他强调前端开发仍存在大量需求,建议结合AI技术扩展全栈能力,同时提醒双一流学历在求职中具有较显著优势。

图2线上讲座精彩片段

讲座同时直面开发者困境。当谈及技术内卷时,沈俞佑以自身从“996工程师”到独立开发者的转型为例,倡导“技术应为生活服务”的理念,鼓励利用AI工具提升效率,将节省的时间用于深度学习或副业开拓。针对读研与就业的抉择,他建议AI领域深造需明确研究方向,而本科就业可优先考虑智能化前端岗位。现场同步释放行业动态——中科院OSPB活动、腾讯库牛鸟开源计划等资源渠道,为学子搭建产学实践桥梁。

图3线上讲座精彩片段

活动尾声的互动环节,学子们就开源社区参与、实习内推等展开热议。正如沈俞佑总结所言:“与其恐惧被AI取代,不如成为驾驭工具的人——保持终身学习的热忱,我们终将在智能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这场兼具技术洞见与职业导航的思想碰撞,为青年学子锚定AI浪潮中的航向注入强劲动能。

更新时间:2025-04-13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