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与经济管理学院成功举办“粼光夜宴,指尖非遗”传统鱼灯手工实践活动

文章作者:徐嘉丽、米静文 责任编辑:王鑫 审核人:刘翔 文章来源:


为促进非遗文化传承与学科创新融合,提升学生社区活力,2025年4月18日晚,我院与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粼光夜宴,指尖非遗”传统鱼灯手工实践活动在临溪书院B102顺利开展。该活动由封雅社、计科院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承办,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协办,两院42名同学通过跨学科协作,为百年非遗鱼灯技艺注入时代新活力。

实践活动在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封雅社指导老师李晨和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党站指导老师廖俊怡的致辞中拉开序幕,二人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指出传统渔灯制作工艺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呼吁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文化传承使命感,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次跨学科交流的宝贵机会,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随后,封雅社社长陈鹏、黎承武组织播放传统渔灯文化纪录片。影片系统介绍渔灯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在传统民俗活动中的功能与象征意义。通过影像资料,参与者对渔灯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有了系统性认知,为后续实践操作奠定理论基础。进入渔灯手工制作环节。计科院党站站长刘雅琪向每位学生发放包含彩纸、丝线、骨架等材料的制作包。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依据步骤说明,有序完成骨架搭建、纸张粘贴、装饰设计等工序,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探索非遗鱼灯的独特魅力。经过一番努力,一件件精美的鱼灯作品相继诞生。学生们手持渔灯,相互交流制作心得与创意灵感并合影留念,现场气氛热烈。点点灯火在光影交织中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青春图谱,这不仅是对传统匠心的深情致敬,更是新时代青年文化自觉的生动写照。

这场跨学科的文化实践将非遗文化引入校园,以鱼灯为媒介,巧妙地架起了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同学们用双手点亮创意的火花,用行动践行文化传承的担当,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经济管理学院和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作为学生社区区长单位,将以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为根本,以非遗活动为媒持续推动传统文化进社区,助力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工作。


更新时间:2025-04-19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