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峨眉脚下过元旦” ——石油工程2023级开展峨眉地质实习
“拨开云雾,看见的就是这漂亮的雪山,这暖人的太阳。”站在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牌匾前,石油工程2023级3班学生朱峰林感叹道。元旦佳节,石油工程专业2023级学生在王占磊等10多位带队老师和辅导员肖雨桐的带领下,前往峨眉山脚下的庙儿岗,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质实习活动,观察洪积扇地貌特征。
图 1同学们在“天下名山”前合影
清晨八点半至九点,各实习队伍陆续出发,步行约五六公里,抵达庙儿岗洪积扇的扇缘。在万山脚下的山路旁,带队老师们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洪积扇的形成过程、大致走向及覆盖范围,并指出了扇根的位置。“洪积扇所形成的洪积平原土壤肥沃,这一大片区域全是农田。”王忠伟老师指着眼前的田地,一边勾勒出洪积扇的轮廓,一边向同学们解释道。
图 2王忠祥老师讲解洪积扇
在山脚下,老师们带领同学们观察了扇缘沉积物的岩石分布,从老到新依次展示了不同岩层的特征。“这里的岩石来自各个岩层组,玄武岩来自峨眉山玄武岩,灰岩来自茅口组。通过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峨眉山岩层的一角。”老师们一边绘制剖面草图,一边耐心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地质构造。
图 3王占磊老师绘制剖面图
图 4队伍穿过茶树林
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互动,拍摄洪积扇全貌照片并分享给同伴。在绘制地质草图时,大家纷纷提出疑问,带队老师们一一解答。万梓洋同学感慨道:“上山的路虽然艰难,但走到山顶后看到的风景,真的让人感到一切努力都值得。”
老师讲解现场
绘制庙儿岗洪积扇的同学们交流中
同学们观察地貌
庙儿岗洪积扇的扇根位于万山鞍部,从扇根到扇缘海拔相差六十多米。在绘制洪积扇素描图时,同学们需要通过罗盘辨别观测方向。这一环节引发了组内激烈的讨论。起初,有同学提议通过太阳的方向判断,但由于冬季太阳位置偏南,这一方法并不适用。最终,在王利超老师的提示下,同学们才想起使用罗盘这一“地质神器”,顺利解决了问题。
图 6峨眉雪山
此次峨眉地质实习不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巩固了专业知识,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索精神。新的一年,石油工程2023级的学子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未来的学习与挑战。
学生作素描图
合影留念
上一条:石工院团委实践部年终部长大会圆满召开 下一条: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地质奥秘——2023级石油工程峨眉地质实习第4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