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学院快讯

    我院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的挺膺担当”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3-08-25 作者:张剑    编辑:张剑    审核:崔发展    点击:[]

    823日,我院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的挺膺担当”学术研讨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思想道德建设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骆郁廷教授,真人线上娱乐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工作处处长李大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张琳教授,真人线上娱乐党委书记陈永灿教授,真人线上娱乐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建春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郭建春主持。

    陈永灿致辞中指出,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开创性事业,尤其需要青年人挺膺担当。本次会议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可以更好地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和本质要求来感召和引导青年,更好地激发和推动青年脚踏实地,走出、走实、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阳光大道。

    李大鹏在致辞中指出,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真人线上娱乐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之际,我们齐聚西南石油大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的挺膺担当”这一主题,举办学术研讨会议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建设,需要更好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付出,甘于自找苦吃,在学习贯彻真人线上娱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征程上书写奋斗的华章。本次会议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青年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加强时代新人培养工作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冯刚在致辞中说,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中国现代化与青年的挺膺担当”非常有意义,也很有价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问题研究,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该承担的责任。从发言题目来看,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共同研究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当中的作用,研究青年成长发展的规律,研究青年的教育引导,是我们回答好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实践之问的一种探索。我们要结合深入研究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的规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本次会议围绕真人线上娱乐总书记真人线上娱乐中国式现代化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使命担当、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时代传承与弘扬“铁人精神”、时代新人培育中的内生动力激发、青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使命等主题展开。主旨报告分五个阶段展开,来自全国32所高校的33位专家作了报告。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思想道德建设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从“四个正确认识”角度探讨了中国青年在现代化中的责任担当。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中关键是青年的现代化。要在处理好“四个正确认识”关系中实现中国青年对现代化的责任担当。这要求广大青年从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和历史演进中,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信念信心;在国际比较中坚定信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明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远大志向变成现实,从一点一滴做起。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骆郁廷教授分析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的角色扮演。他认为新时代的青年角色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但客观上存在着扮演不同角色的可能,他把这些角色划分为奋进型、躺平型、徘徊型、搭车型、自私型、阻碍型等六种类型。青年角色分化有历史方位大变化、人才竞争激烈化、经济发展低迷化等六个方面的原因。他指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角色引领,就是引导当代青年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激发新时代青年实现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他认为,精神动力是人所特有的,更能激发内在的活力。精神动力是超越于物质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单纯的以物质为标准,而是精神和物质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青年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往往具有很强的精神需求。激发新时代青年实现现代化的精神动力,需要塑造他们的理想信念;要让青年人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真正理解生命价值的人;要磨练其意志品质,让其在社会实践中逐步磨练出更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南师范大学马院陈金龙教授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的关系,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创新发展的文明、兼收并蓄的文明、和平发展的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的价值是: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性转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支撑,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明基础,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新样态、新选择,为国家、民族与政党形象建构奠定文明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马院董慧教授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讲解了中国式现代化中青年的使命与境界。她认为,要认识到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力量,深入理解总书记真人线上娱乐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要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强化理论武装;自觉走向立足于中国和世界的新时代大实践,彰显自身主体性;自觉以科学精神为引领,培育科学思维;自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涵养文化自信。

    中山大学马院院长林进平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的报告。他从使命的关联、主体的关联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青年的关联。认为新时代青年应具备以下精神气质: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要从培育创新精神、团结精神、奋进精神三个方面去呵护去培育。

    西安交通大学马院院长燕连福教授指出,真人线上娱乐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入全面系统的论述,强调要把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将这些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很多独特优势,主要包括:在领导力量方面具有先进性的优势,在规模体量方面具有广泛性的优势,在发展方式方面具有系统性的优势,在发展道路方面具有包容性优势。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张琳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实践和文化两个维度展开的。从文化这个维度来看,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贯通和融通的过程实质是不断挖掘文化契合,推进文化融合,实现文化重构的过程。随后她分别从文化契合、文化融合、文化重构这三个方面来讲解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必要性、成效性。

    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师范大学马院王习胜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承载多维使命。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决定了建设其现代化的人,在现代化素养方面必须超越先发现代化国家的初阶状态,全面跃升到人的现代化的高阶形态。要直面青年担当中的问题,引导青年在正确认识历史大势中明确人生方位;引导青年在正确判断当代中国社情中确立人生站位;引导青年在“认识你自己”中确认适宜的人生定位。

    西安石油大学铁人精神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郭岗彦教授讲解了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解析了铁人精神密码。他认为,铁人成功具有外部因素,是在实践中摔打出来的,不是捧出来的。铁人王进喜的内在特质有:感恩、“一根筋”、用心、谦虚。

    随后,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的23位专家学者作了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马院副院长鲍金教授在报告中梳理了灌输理念的发生发展,重新阐释了灌输的内涵:作为理念的灌输和强制灌输。从前者看,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内生动力的基础和源泉,而内生动力是灌输的延续和拓展。

    曲阜师范大学马院院长孙迪亮教授在报告中界定了奋斗精神的内涵:矢志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久奋斗的精神。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培养新时代好青年奋斗精神的基本路径:涵养以光荣党史、砥砺以创业实践、激励以先进典型、熏陶以优良环境。

    西南交通大学马院党委书记廖军教授交通行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分析了该校“交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6D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院院长张瑞涛教授阐述了石油精神在政治引领、思想凝聚、典型示范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了石油精神涵育新时代好青年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路径。

    云南大学马院副院长王燕飞教授从粮食安全文化传承创新的角度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粮食安全使命观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粮食安全使命观的实践路径。

    江南大学马院徐玉生教授对“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了思考,认为思政课中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讲明白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讲透彻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

    贵州财经大学马院副院长和思鹏教授结合参加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的经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思政课教学中怎样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四川大学马院副院长王洪树教授认为,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 ,其价值取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聚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优势。

    上海师范大学马院副院长徐剑雄副教授首先对媒介化社会进行了阐述,随后分析了媒介化社会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遇挑战与基本路径。

    武汉理工大学马院副院长权宗田教授认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显著标志,随后简述了空间治理创新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历史经验、现实意义与具体路径。

    西安科技大学马院副院长铁锴教授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属性,即现代性、中国性和世界性三重属性。这三重属性对时代新人的培养分别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即时代新人应是有现代意识的文明人、有担当创新精神的中国公民、有天下情怀的世界公民。

    西安石油大学马院院长张海涛教授认为,西方现代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现代性的危机,中国式现代化总结了西方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能够更好避免产生这些危机。

    四川旅游学院马院院长吴小莉教授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过程,认为二者同步同源;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特质,认为二者共有共享;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认为二者同向同行。

    北京交通大学马院徐先艳副教授认为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变为独特优势需要充分激发青年的挺膺担当,充分激发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要培育其奋斗精神。随后深入分析了青年人的心理特点,提出了青年人奋斗精神培育的路径。

    四川农业大学马院邱高会教授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青年要成为倡导者、践行者和引领者。

    暨南大学马院副院长魏传光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内蕴公平正义叙事,要在对西方式现代化的反思中增添公平正义的价值叙事,在现代化的中国重撰中建构公平正义的内涵叙事,在现代化建设中推进公平正义的实践叙事。

    重庆邮电大学马院代金平教授基于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七十年”,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历史定位与青年的责任担当。认为“第三个七十年”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历史定位。

    西华师范大学马院院长张晓明教授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进和拓展的道理、学理、哲理和原理。他认为,发展中国、造福世界、引领未来是其道理;“两个结合”是其学理;“六个坚持”是其哲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其原理。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院院长刘志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建基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上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辩证理性”的理论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资本二重性”的现实逻辑。

    西南民族大学马院院长刘松涛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寄希望于青年,诚实劳动才能实现中国梦。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发展的基础,新时代青年应该在劳动中成长成才,以“勤劳”实现伟大梦想。

    华东政法大学马院副院长阮博副教授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问题意识与基本架构。他认为,“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基于这两个理论应答,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生成了独特内容架构,即“四大板块十二个部分”。 “为何需要中国式现代化”具体涵盖了三大问题,即“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能够成立”“究竟何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带来什么”。对这三大问题之理论应答,分别生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缘由根据论、中国式现代化内涵要义论与中国式现代化意义价值论。对“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之理论应答,则生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推进论。

    长春中医药大学马院副院长王娜教授讲解了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深入贯彻真人线上娱乐总书记真人线上娱乐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创新实施“杏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经验模式:“14235”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重在实施“五大计划”,即“金计划”之理论导航计划、“土计划”之文化滋养计划、“火计划”之实践淬炼计划、“水计划”之导师引领计划、“木计划”之自我提升计划。

    成都大学马院侯幸博士探讨了《公园城市——真人线上娱乐生态文明思想的成都实践》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的经验,重点从课程选题、内容设计、考核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课程建设的创新点。

    五个阶段的主旨报告分别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电子科技大学马院院长吴满意教授,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南石油大学马院原院长张小飞教授,四川大学马院党委书记李栓久教授,东北石油大学马院院长王鹤岩教授,绵阳师范学院马院院长冯莎教授主持。

    下午会议举行了闭幕式。我院党委书记、院长崔发展教授作了会议总结。闭幕式由我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林莉教授主持。

    崔发展在总结时指出,本次会议主题聚焦,紧紧围绕着中国现代化和青年的挺膺担当来切入。会议观点鲜明,理论性强,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会议风采多样,各具特色,启迪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切实享受到一场理论盛宴。欢迎各位专家和来宾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也希望各位专家和来宾继续关心支持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西南石油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