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学院快讯
学院举办《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讲座
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断向纵深发展,学院于2025年3月20日下午在思学楼A114举办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斌教授。报告会由学院院长崔发展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及2023级、2024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参加。
会上,徐斌教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随后由浅入深剖析了其主要内容。他首先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出发点,论证了研究现实的人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科学历史观的前提。接着,他讲解了现实的个人的具体规定性,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活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他指出,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阶级的分化。此外,他还阐明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讲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理论时,他指出,马克思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扩张,世界历史逐渐形成,而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共同体形式,从自然共同体到市民社会,最终将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
最后,徐斌教授着重探讨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价值。他指出,这部著作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此外,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复杂性,以及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这部著作的研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会后,现场师生与徐斌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进一步增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兴趣和研究热情。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和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
报告会场景
现场提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