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参加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减灾专委会学术年会
2025年4月23日,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简称:CNISDE)数字减灾专委会学术年会在重庆顺利召开,来自全国的200余名学者参会。本次会议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减灾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大会以“数字技术支撑防灾减灾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遥感科学、计算机科学、灾害科学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学研用交叉融合,推动数字减灾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决策支持能力的提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力哲教授为大会主席。本届会议分为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两个环节,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单新建研究员等五位专家做了大会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包括“农业干旱与赋能作物生产”“地震应急灾情感知与动态评估”“AI、大数据与遥感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减灾”等多个分会场,并专设青年论坛,为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学院遥感时空大数据理论方法与应用团队熊俊楠教授带领多位研究生参会。熊俊楠教授作了题为《城乡综合体洪涝风险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动态响应》的学术报告,深入探讨了城市承灾体的洪水脆弱性和乡镇洪水危险性,以及城乡综合体洪水风险在未来不确定性下的响应。研究生郝景涛、徐银祥、李美欣、吴佳敏、刘权锟、李琦龙做了“基于未来土地利用与极端降雨共同影响的洪涝风险研究”“汶川地震灾区山洪灾害脆弱性评价及时空分异研究”、“洪涝灾害脆弱性多维度评估与防治资金优化分配模型研究”、“利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OPGD)方法加强山洪灾害易发性建模”、“耦合多标准决策方法的干旱和洪水风险:以新疆喀什地区为例”的学术报告,积极交流团队在遥感、地理空间智能与山洪灾害风险交叉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并且均获得了优秀报告证书。
通过本次学术论坛,课题组团队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也加深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今后,团队将继续聚焦防灾减灾领域的前沿研究,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促进测绘遥感地理新信息与防灾减灾的交叉融合。
熊俊楠教授作报告
遥感时空大数据理论方法与应用团队参会人员
团队师生获优秀报告奖
上一条:“砼心筑梦‘土测青云汇’”学长引路·砼行致远时活动成功举行 下一条:我院刘红勇教授团队数字化校审平台案例成功入库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