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院多名教师参加第五届全国冻土工程与寒区环境学术会议并做学术交流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3日      作者:尹力      编辑:王睿喆      审核:万旭升      点击:[]

2025年5月9日-11日,第五届全国冻土工程与寒区环境学术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以“智能冻土工程绿色寒区环境”为主题,由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主办,北京建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冻土专业委员会、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寒区工程与灾害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

原国际冻土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程国栋院士线上参会并致辞,中国科学院赖远明院士、中国工程院陈湘生院士应邀作大会主题报告。中国冰冻圈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丁永建,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伊廷华,大会组委会主席、北京建筑大学教授齐吉琳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大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109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等500余人参加。

我院万旭升教授、路建国副教授、晏忠瑞副教授、刘凤云副教授出席会议并做报告。

万旭升教授做了题为《冻结过程中非饱和土多物相界面相互作用机理及未冻水模型研究》的报告,深入探讨了非饱和土在冻结条件下水、冰、气、土颗粒等多物相的复杂界面作用机制,并提出了更精确的未冻水含量预测模型,为寒区工程稳定性评估、冻胀与融沉灾害防控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路建国副教授分享了真人线上娱乐《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土-石混合体水热特性与模型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揭示了寒区冻土在反复冻融循环过程中的水热迁移规律,并建立了适用于土-石混合介质的水热耦合模型。

晏忠瑞副教授以《考虑热辐射作用下块碎石路基传热特性研究》为题,将太阳辐射热效应纳入块碎石路基传热分析体系,阐述了辐射-传导-对流多模式传热在寒区路基热稳定性中的协同作用机制。

刘凤云副教授发表了《电石渣计划片高岭土基地聚合物固化土固化机理研究》,该研究利用工业固废电石渣作为激发剂,开发了新型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固化材料,为寒区工程土体改良提供了环保高效的解决方案。

本次大会全方位诠释"智能冻土工程绿色寒区环境"的主题,构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学术共同体,专家学者们开展了深层次、多维度的思想碰撞,既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深厚积淀,又彰显了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为不同年龄段的科研工作者搭建了立体化的交流平台。

上一条:学院召开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 下一条:【喜报】我院辅导员文章获2024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文章征集活动“百佳论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