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井冈山革命历史,深切感受共和国诞生不易 “红色建筑镌党史,红色精神接力传”越光实践队 第三站奔赴江西井冈山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恰逢建党百年之际,西南石油大学“红色建筑镌党史,红色精神接力传”越光实践队第三站来到了江西井冈山,踏上这片先烈们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土地,重温革命历史,接受革命教育,在参观与学习中,深切感受共和国诞生之不易。
图为实践队员在馆外合照
7月22日,越光实践队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以八角楼的油灯为原型的雕塑,94年前,就是在这盏微弱的油灯下,毛主席挥笔写就《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序厅内另一角,毛主席写下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直到现在仍深深印刻于队员的脑海,“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当年挥斥方遒的豪言壮语,即使穿越历史的滚滚洪流依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图为馆内大厅陈列
图为馆内展板
馆内运用真人比例幻影成像,为我们重现了当年毛主席、贺子珍在八角楼生活工作的情景,巧妙穿插了“一根灯芯”和“小太阳”的故事,通过录音以及立体投影,曾经只是以文字形式记载于书本的历史,也在现代科技的协助下,更加栩栩如生,深入人心。场馆内还有许多逼真场景,如:朱毛会师、红军洞、黄洋界保卫战等,都通过人物雕像的刻画以及背景投影结合,真实地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场面。
图为馆内逼真场景
我们通过参观重温历史,学习历史,铭记历史。穿行于展厅,仿佛穿行过无数艰难困苦的岁月,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献身革命的英雄情怀在一件件文物与画卷中浮现。
图为实践队员在馆内拍摄党史学习视频
图为实践队员在馆内参观学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转移。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不仅在这里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同时也培育了流传至今的红色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
真人线上娱乐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越光实践队也将追随真人线上娱乐总书记的红色足迹,体悟革命斗争之不易,学习井冈山精神,结合新时代的条件,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走出一条属于当代青年的奋斗道路。
文|陈芷璇
图|吴学昊、王浩宇、董柯琳
上一条:继前人之志,圆复兴之梦,重走军旗升起的地方 “红色建筑镌党史,红色精神接力传”越光实践队 第四站远赴江西南昌 下一条:离开舒适圈进入社会,多方向深入感受生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