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窑文博古韵存,故乡非遗振兴旺——参观邛窑考古遗址公园
为温故历史回味文博古韵,积极参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返乡助力故乡文博产业创新发展,7月20日,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温史返乡助振兴”实践队队员返回家乡邛崃市,赴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参观考察和学习。此次实践活动旨在寻访百年历史记忆,深入发掘家乡文化古迹,传承和发扬千年古窑古陶的非遗文化,助力家乡文创振发展。
“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据实践队员了解,邛窑是中国最古老的民窑之一,创烧于隋,盛于唐而终于宋。该窑古无文献记载,很长一段时间邛窑曾消失在人们眼中,直至20 世纪30年代始被发现,引起考古界、古陶瓷界重视。如今,沉睡千年的窑火再次在有“天府南来第一州”美誉的邛崃南河岸燃起,向世人展示千年以前的中国文化瑰宝。
实践队员的参观学习首先从邛窑遗址博展馆开启,进入园区步行不到一百米便到了遗址博展馆,馆内展出了邛窑独具特色的省油灯、临邛杯、双耳罐、鸭嘴杯等众多珍贵文物。据解说员介绍,邛窑的釉下双彩瓷器生产充分展现了它的创新之美,邛窑的双彩技术是我国最早创烧釉下双彩的窑场,晚唐五代时期,融合了北方底纹釉陶的二次烧成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改革烧制出独特的邛三彩,成为邛窑瓷业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创举。彩笔生花,釉下褐彩...蕴含着古窑人匠心的一件件精妙美极的陶瓷文物生动地展现在队员眼前。
随后的参观中实践队员着重了解了十方堂邛窑遗址的发现与早期研究、邛窑分布以及邛窑的价值和发展愿景,馆内解说视频图片和众多展出的实体文物都充分呈现了古临邛历史、红色革命文化、古窑文化的魅力,这为实践队员清晰地展现出邛崃悠久的历史文化脉络,以助于更深入结合实践经验思考队员的实践目标。靠近场馆出口,展馆墙上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段醒目的文字“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的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正是有了这样的文物创新传承理念,青年一代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历史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在实践队员对邛窑文化有了基础了解后,走出古窑遗址博展馆,队员先后参观了文创园内大师工作站、文创研发中心、师徒制文创学校,对园区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了解。不难发现,如今文创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文创者用独具现代特色的眼光诠释传统古窑美学已成为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据悉,邛崃市将打造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项目将依托邛窑遗址公园、邛窑文化公园以及文化艺术中心,以文博休闲、文博创意、艺术教育三大产业为主导,实现文物保护、文创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于公园城市形态有机融合的文博文创文旅产业生态圈。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也曾介绍,“邛崃在展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挖掘与提升南丝路文化,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融入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不断融合跨界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同时近些年来文物的发掘和修复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开展着,先后有一众国内陶艺大师和国际友人来到园区进行交流参观和学术研究,此外园区时常会设置文化分享会及陶艺体验、刺绣、团扇绘画、扎染教学等多场互动体验,市民提前预约后便可参与其中,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传承非遗文化的不仅仅是非遗继承者以及文创者的使命,也是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离开园区时,队员在入口处采访了一对从成都驾车前来参观的夫妻,他们表示:“文物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明,我们热爱文物古迹的人是能从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的。”
实践队员到达邛窑考古遗址公园
实践队员到达邛窑博展馆
实践队员参观邛窑博物馆
实践队员进入邛三彩主题博物馆
馆内摆设的邛窑特色彩瓷——邛三彩
实践队员参观园内文君窑
参观烧陶制陶的窑工人家
途径邛窑大师工作站
参观邛窑师徒制文创学校
文创学校内摆放有很多精美的师徒作品
图、文|杨雅婷
上一条:感受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探寻百年前的精神密码 “红色建筑镌党史,红色精神接力传”越光实践队 赴嘉兴南湖学习调研 下一条:土测院青聚成渝暑期实践队探索成渝经济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