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村的决胜秘诀——西南石油大学学子下乡探振兴之路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三河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西南石油大学驻三河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李凯接过这一至高荣誉时,激动地对真人线上娱乐总书记说:“总书记您好!您让三河村的乡亲们告别了苦日子,过上了好日子,他们非常感恩您、想念您。他们托我向您再道一声‘卡莎莎’。”“卡莎莎”——“谢谢您”——简单的三个字饱含着三河村村民的感激之情。满怀期待,7月7日,西南石油大学“以青春之我,助振兴之行”实践队来到了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下乡调研,深入学习,感受脱贫攻坚伟大成果。
图为李凯讲解三河村实践成果
图为三河村脱贫攻坚成果展示
小小乌金猪,脱贫致富路。2017年8月,在外地打工的彝族小伙郑吃合回到家乡三河村,通过向亲朋借钱,在村里开始规模化养殖乌金猪,正式打开返乡创业事业蓝图。2020年,在碧桂园集团的资金帮扶下,郑吃合建立了乌金猪产业示范基地。今年年初,他主导扩建的新猪舍也基本完工,乌金猪养殖规模目前可达800,甚至1000头。从打工仔到小老板,郑吃合将身份的转变归功于这群小小的乌金猪。
乌金猪,是上天送给巴蜀地区的一份“特产”礼物,但当地居民怎么也没有想到,若干年后大山里跑着的乌金猪,成了三河村的致富猪。据李凯介绍,乌金猪是本地养殖优势品种,耐粗粮,抗劣性,抗病能力强,一头能长到400多斤,且具有药用价值。三河村本来就有养殖乌金猪的传统,但由于没有规模化养殖的概念和技术,乌金猪一直是一笔“未开发”的财富。扶贫政策实施后,村书记带领村民,结合社会资源,实现乡村野猪向四川新品牌的华丽变身。
郑吃合也成为了村里致富领头人,谈到脱贫攻坚政策时,他目光坚毅地说到:“脱贫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要依赖劳动和汗水,带领全村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图为三河村放养的乌金猪
图为三河村正在开花的土豆
片片冬桃林,乡村振兴路。在李凯的带领下,实践队伍参观了山河 村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所种植的云木香、花椒、冬桃等特色农产品和水果。三河村目前已种植云木香1000亩、冬桃370亩、花椒2800亩。其中,李凯主要讲诉了正在发展的冬桃林。
“冬桃适应这里的自然条件,4月份开桃花,4月到10月是成长周期,它是一种脆性桃,便于运输。冬桃去年开始种植,今年挂果,明年投产,第五年丰产。”李凯介绍到:“通过这些上下游产业的不断发展,预计2-3年后,能带来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的好成绩。”
正值夏令时节,冬桃园里一株株桃树傲然挺立,待到十一二月寒冬季节,树冠上疏朗的绿叶间就会缀满了绿里透红的累累硕果,为宁静美好的村庄增添一派昂然生机的美景。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冬桃林
图为三河村处于成长期的冬桃
大力融产业,持续发展路。近年来,三河村立足村庄资源禀赋,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业,把旧址、新居和村史馆串联起来,开发彝族文化扶贫主题旅游线路;大幅度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建设民宿酒店、商铺、彝家乐等经营设施;深层次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吸引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帮助群众实现长期稳定增收致富。
据李凯介绍:“在产业发展这一块,三河村已经形成了短期、中期、长期的产业发展历程。短板补齐了,产业找准了,三河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的100元上下涨到了2020年脱贫政策实施后的11245元,超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
图为三河村新修宾馆
图为实践队员与李凯在村使馆合照
西南石油大学坚持以真人线上娱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政策、强信念、跟党走,着力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与理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在不远的将来,广大西油学子也将奔赴祖国各地,为更多像三河村一般尚未开发的宝藏地贡献青春力量。
文|李潘、苟大财
图|孟凡琛、李潘、吴璇
上一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西南石油大学学子拜访三河村脱贫攻坚示范家庭 下一条:总书记对他说:“你很年轻啊”——访西南石油大学派驻三河村扶贫干部李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