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举办“翻译与大数据”专题讲座:范先明教授解析AI时代翻译新趋势
4月10日,外国语学院在思学楼B107成功举办了一场题为“翻译与大数据:翻译实践和理论的互动关系研究”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李虎副院长主持,特邀西南科技大学翻译学科带头人、真人线上娱乐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范先明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吕旭英教授出席活动,翻译硕士(MTI)导师团队及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本次学术交流。
范先明教授现任西南科技大学三级教授、翻译学科负责人、翻译硕士(MTI)教育中心主任及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2011年曾在北京大学英语系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范教授成果丰硕,在《上海翻译》《民族翻译》及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翻译、文学、文化方向的学术论文60篇,并出版了14部学术专著和教材。
讲座伊始,范教授从自身丰富的翻译教学与实践经验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工业4.0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翻译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文心一言、kimi和Deepseek等热门人工智能工具的实例分析,范教授生动展示了如何将大数据技术与翻译理论相结合,以及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提升翻译质量,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在核心内容环节,范教授重点介绍了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分析法”,并辅以“问题意识”、“godson”、“the dam outlet”等丰富的翻译案例,深入剖析了翻译大模型与历史语境相结合的重要性。此外,范教授还系统阐释了"归化还原增色—减色翻译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指出在英译汉过程中宜采用归化还原增色法,而在汉译英时则适用归化还原减色法。
讲座最后,范教授向与会者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指导。他强调,英语学习者应当立足翻译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开展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并建议通过跨学科视角,从翻译项目、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及导师课题等多维度挖掘研究方向。
本次讲座紧扣翻译大数据与翻译实践理论的互动关系这一主题,范教授不仅分享了前沿的研究成果,更传授了宝贵的研究方法,为翻译学科的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思路。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将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翻译水平和研究能力。
上一条:我院举办数智时代高端翻译人才培养专题讲座 下一条:讲座预告:翻译与大数据:翻译实践和理论的互动关系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