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 |
中文名称:普通语言学 | |
英文名称: General Linguistics | |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
课程编码:S0502201 |
学分:2 |
总学时:36 |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 |
修读基础: 学生应完成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 | |
主讲教师:王淑雯(教授) | |
二、课程目的任务 1. 课程地位作用 《普通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展及趋势有一定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比较的语言理论基础。 2. 课程主要内容 《普通语言学》是一门由理论引导实践的课程,旨在介绍语言起源及内部各层次;讲授语言在时空中的变异及其与思维、文化、社会、语境、文学等外部因素的关系,并讨论语言学与教学的关系和当代语言学中的重要流派。课程内容涉及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用学、语义学、以及一些交叉学科如: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体学等。本课程通过系统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对语言学理论的梳理和分析运用;研究方法 3. 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 了解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的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别及普通语言学的主要分支 2) 系统了解语言学各分支的知识,即语音学、音位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的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3) 了解语言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所形成的学科,如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的基本知识与研究方法 4) 了解语言学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 5) 能够从事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撰写语言学方面的论文
| |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导论 3学时 教学内容: 1. 语言学是什么? 2. 语言是什么? 3. 语言的定义特征 重点:语言及语言学的定义;语言的定义特征;语用学的一些重要区别,包括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区别,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等 难点:语言的定义特征,尤其是任意性与移位的定义特征;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区别,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等。 第二章 语音学 3学时 教学内容: 1. 语言的声音媒介 2. 语音学 3. 音系学 重点:语音学,音系学,最小对比对,协同发音和同化的定义;英语中元音和辅音的分类;属于同一音位的音位变体要符合的条件 难点:音位 和音位变体的定义;具体的同化规则,如齿音化,软腭化等等 第三章 形态学 3学时 教学内容: 1. 导入 2. 开放词类和封闭词类 3. 语素——意义的最小单位 4. 分析词的结构 5. 曲折和派生语素 6. 构词的形态规则 7. 派生法 8. 复合词 重点:语素,自由语素,粘合语素,词干,词根,词缀,曲折和派生的定等等;词语的构成方法,例如曲折变化和派生变化等等;复合词 难点:语素的分类;曲折变化和派生变化 第四章 句法学 3学时 教学内容: 1. 句法学是什么 2. 范畴 3. 短语结构规则 4. 短语成分 5. 句子(S规则) 6. 转换生成理论 重点:结构,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从属结构,并列结构的定义;三种句法关系,例如位置关系、替代关系和同现关系;如何应用直接成分分析法;转换生成理论 难点:直接成分分析法;区别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第五章 语义学 3学时 教学内容: 1. 语义学是什么 2. 真人线上娱乐意义研究的一些观点 3. 词汇意义 4. 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 5. 意义分析 重点:结构,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从属结构,并列结构的定义;三种句法关系,例如位置关系、替代关系和同现关系;如何应用直接成分分析法;转换生成理论 难点:直接成分分析法;区别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第六章 语用学 3学时 教学内容: 1. 一些基本概念 2. 言语行为理论 3. 会话原则 4. 跨文化语言失败 重点: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施为句和叙事句之间的区别,三种行事行为理论,言外行为,言内行为和取效行为;合作原则,准则的违反,含义的特征 难点: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格莱斯的合作原则 第七章 语言变迁 3学时 教学内容: 1. 导入 2. 语音的变迁 3. 形态和句法的变迁 4. 词汇和意义的变迁 5. 一些近期趋势 6. 语言变迁的原因 重点:语音的变迁;形态和句法的变迁;词汇和意义的变迁 难点:语言变迁的原因 第八章 语言和社会 3学时 教学内容: 1.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2. 语言的变体 3. 标准变体 4. 皮钦语和克里奥语 5. 双语制和双言制 重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的变体;标准变体;皮钦语和克里奥语 难点:双语制和双言制 第九章 语言与文化 3学时 教学内容: 1. 导入 2. 文化是什么? 3.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4. 文化差异的语言证据 5. 文化接触,文化重合和文化融合 6. 文化教学和文化学习的意义 7. 跨文化交际 重点:文化的涵义;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文化差异的语言证据;文化接触;文化重合和文化融合 难点:文化教学和文化学习的意义;跨文化交际 第十章 语言习得 3学时 教学内容: 1. 导入 2. 儿童文化习得的理论 3. 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阶段 4. 语言环境和关键期假设 5. 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 6. 非典型阶段 重点:儿童文化习得的理论;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 难点:语言环境和关键期假设;非典型阶段 第十一章 二语习得 3学时 教学内容: 1. 导入 2. 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关系 3. 对比分析 4. 错误分析 5. 中介语 6. 二语学习中本族语的角色 7. 二语学习模式和输入假设 8. 个体差异 9. 二语习得及其教学含义 重点: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联系;中介语;二语学习中本族语的角色 难点: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二语学习模式和输入假设;个体差异;二语习得及其教学含义 第十二章 语言和认知 3学时 教学内容: 1. 引言 2. 认知语言学 3. 心理语言学 4. 美国结构主义 重点: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心理语言学的概念 难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和语言处理;心理语言学模式 第十三章应用语言学 3学时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应用语言学 2. 研究方法 3. 流派 重点:应用语言学的概念 难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第十四章 总结 1学时 教学内容: 系统回顾《普通语言学》的重要内容 重点:理论梳理 难点: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 |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 开卷笔试 2.成绩评定办法: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 |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高级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四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福印,《语义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 [4] 封宗信,《现代语言学流派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5]F. 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 R. H. Robins, General Linguistic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大纲执笔人:王淑雯
大纲审批机构: 外国语学院学术(或教授)委员会
2015年 月 日
上一条:《外语研究方法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条:2015年西南石油大学MTI实习反馈信息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