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翻译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翻译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 |
中文名称:中外翻译简史 | |
英文名称: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 |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
课程编码:Z0551207 |
学分:2 |
总学时:32 |
修读基础:翻译理论及实践 | |
主讲教师:张如贵(副教授) | |
二、课程目的任务 1. 课程地位作用 “中外翻译简史”是翻译硕士学位笔译方向研究生的学位必修课,是研究传统和现代译学理论及翻译史的一门重要课程。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详细了解中外翻译历史上各个阶段的翻译家和翻译活动及其特点,以及对现代翻译理论的形成的巨大意义。从宏观微观上了解和研究对中外翻译史,了解中外翻译理论的差异和共性以及相互影响,同时对中外翻译史上有影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进行个性研究,寻绎中外翻译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学生从事职业翻译打下基本的翻译理论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2) 中国传统译论的基本特点和西方翻译理论的基本形态和差别 3) 翻译史研究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论:现状与问题 4) 中国古代翻译史:佛经翻译的三阶段 5) 中国古代翻译史:明清时期的翻译 7) 西方翻译简史:古代和中世纪翻译理论 8) 西方翻译简史:近代翻译理论 9) 西方翻译简史:当代翻译理论和流派 中国古代翻译史:佛经翻译的三阶段;明清时期的翻译;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和流派 课程难点: 翻译、翻译学及翻译史;中国传统译论的基本特点和西方翻译理论的基本形态和差别;中国近现代翻译史;翻译史研究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论:现状与问题 3.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外翻译史基本事实和事件,熟悉中国和西方的翻译历史基本事实和理论发展脉络,了解中外翻译翻译对历史文化的重大影响,了解中国翻译理论话语的建构工作的困难所在,梳理西方翻译理论流派。通过该课程,了解学术界翻译史研究现状及该学科的前沿研究,熟悉本学科发展状态,帮助学生把握翻译研究的正确方向和前沿动态;同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提升翻译实践水平。 | |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 第一章:翻译、翻译学及翻译史;中国传统译论的基本特点和西方翻译理论的基本形态和差别(2学时) 阅读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第一章、罗新璋、陈应年的《翻译论集》序言,了解何为翻译、翻译学 2、 第二章:翻译史研究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论:现状与问题(2学时) 阅读孔慧怡《重写翻译史》,及Anthony Pym的Method in Translation History,及翻译史研究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3、 第三章:中国古代翻译史:佛经翻译的三阶段(6学时) 阅读陈福康《中国译学史》,罗新璋、陈应年的《翻译论集》涉及佛经翻译的章节,以及朱志渝,《中国佛籍译论选辑评注》,张佩瑶《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上册):从最早期到佛典翻译》思考佛经翻译对中国和世界当代译学理论与实践的启示,和中国翻译话语的现代转型问题。 4、 第四章:中国古代翻译史:明清时期的翻译(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陈福康《中国译学史》,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涉及明清时期翻译的部分,王宏志《翻译史研究》(1-3辑)以及邹振环《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明清翻译部分,思考明清时期翻译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5、 第五章:中国近现代翻译史(4学时) 阅读陈福康《中国译学史》,王宏志,《重释“信、达、雅”: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 》,从权利、意识形态、赞助人等视角思考中国近现代翻译风潮的历史成因和影响。 6、 第六章:西方翻译简史:古代和中世纪(4学时) 阅读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古代和中世纪部分,与中国译学史对应时期进行比较。 7、 第七章:西方翻译简史:近代(4学时) 阅读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近代部分,与中国译学史对应时期进行比较。 8、 第八章:西方翻译简史:当代翻译理论和流派(7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 阅读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Edwin Gentzler的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当代部分,与中国译学史对应时期进行比较。
| |
四、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 考核方式:笔试 2. 成绩评定办法:课堂考勤15%和平时作业25%,课程考试70%
| |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中国译学史》,陈福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中西翻译简史》,谢天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09。 (二) 参考书目: Method in Translation History, Anthony Pym,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廖七一,译林出版社,2000。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刘军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谭载喜,商务印书馆,2004。 《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上册):从最早期到佛典翻译》,张佩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湖北教育出版社,王宏印,2003。 《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罗新璋,2009。 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Second Edi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翻译史研究》(第1-3辑),王宏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国佛籍译论选辑评注》,朱志渝,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学习该门课程,应将教师讲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阅读大量的推荐书目和文献,特别是要学会阅读古代中文文献,准备相应的中英文资料,积极参课堂和讨论环节。 2、学生应按规定完成课后阅读任务,教师根据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给出平时成绩。
|
大纲执笔人:张如贵
大纲审批机构: 外国语学院学术(或教授)委员会
2015年8月15日
上一条:四川大学石坚教授、重庆邮电大学汪顺玉教授应邀来学院讲学 下一条:《外语教学法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