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语言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 |
中文名称:第二语言习得 | |
英文名称: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
课程编码:S0502203 |
学分:2 |
总学时:36 |
适用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
修读基础: 修读本课程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具有一定的语言学习经历,修读了语言学概论和普通语言学。 | |
主讲教师:曾洁(教授) | |
二、课程目的任务 1. 课程地位作用 帮助学生构建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及其作用的认识,对第二语言的生成与发展路径形成清晰的概念,为科学的语言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形成奠定基础 2.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语言能力及言语行为的关系;行为主义理论及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心智主义理论及中介语的概念;语言能力及其变体;影响语言能力发展的个体因素;学习者策略因素;教学对语言习得的作用 重点:语言能力及言语行为的关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心智主义学习理论 难点:语言能力及其变体 3. 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对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形成清晰认识 | |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 |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 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及其平时课堂讨论参与情况 2. 成绩评定办法: 课程论文40%,出勤30%,课堂讨论30%
| |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 Cook, V. 1993.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don: MacMillan ? Corder, S.P. 1981.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Oxford: OUP ? 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Gass, S. and Selinker, L. 1994.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ion Course. Hillsdale,NJ: Lawrence Erlbaum. ? Hoekstra, T.and Schwartz, B. 1994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ies in generative grammar. Amsterdam: J. Benjamins. ? Klein, W. 1986.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CUP Larsen-Freeman, D. and Long, M.1991. Introduction ? McLaughlin,B. 1987. Theories of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London: Edward Arnmold. ? Mitchell, R. and Myles, F. 1998.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London: arnord ? Sharwood Smith, M. 1994. SecondLanguage Tearning: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London: Longman. ? Skehan, P. 1987.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London: Arnord. ? Towell, R. and Hawking, R.1994. Approaches to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 White, L. 1989. Universal Grammar and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Amsrerdam: John Benjamins.
|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大纲执笔人:曾洁
大纲审批机构: 外国语学院学术(或教授)委员会
2015年 月 日
上一条:《翻译理论及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条:《外语研究方法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关闭】